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湖南实践丨以法治“红线”守护好生态“绿线”
 汨罗人大    监督工作    2023-3-08

以法治“红线”守护好生态“绿线”

省人大常委会依法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开展生态环保领域执法检查7项、专题询问1次,作出决定1项,听取和审议省人民政府专项工作报告7项,深入开展专题调研11项……五年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自觉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法治责任,依法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生态文明建设积极贡献人大力量。

打好生态环保监督“组合拳”

“省政府下一步采取什么措施完成水环境保护目标,保证水质安全?”“将采取什么措施进一步提升我省农村饮用水特别是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合格率?”2019年5月,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就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湖南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情况开展专题询问。

会上,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代表们瞄准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询问,省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认真作答,并提出相应整改措施。一问一答中,彰显出省人大常委会保护生态环境的强大定力和坚强决心。

2018年以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围绕生态强省建设打出系列“组合拳”,为守护青山碧水蓝天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和制度支持。

用法律武器治理污染,用法治力量保护环境。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连续五年组织开展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并聚焦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土壤污染防治、生活垃圾分类等10余项重点工作开展专项监督,敢于动真碰硬,坚决向污染开战。形成常态化监督机制,每年听取和审议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督促法律制度最新要求落实落细,创造了湖南样板。

森林覆盖率59.97%、湿地保护率70.54%、水土保持率86.08%、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97.3%、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1%……如今的湖南,蓝天白云渐成常态,绿水青山随处可见。

让人大监督长出“牙齿”

如今的汨罗市东风水库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早已恢复了往日的宁静,碧波、绿树相映成趣,飞鸟结对游弋。

2019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组在湖南开展执法检查,反馈东风水库存在违规建设文化中心的问题,威胁居民饮水安全。省人大常委会及时介入,督促整改:违法建筑得到及时拆除,年底完成生态复绿。

近年来,省人大常委会将发现和解决问题作为工作目标,严肃跟踪督办,认真对待举报线索,开展暗访巡查。从执法检查、审议意见、专题询问三者联动,到跟踪监督执法检查报告提出意见、审议意见的贯彻落实,再到审议研究处理结果报告,省人大常委会依次递进、层层发力做好监督工作“后半篇文章”,真正以法治“红线”守护好生态“绿线”。

面对法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省人大常委会既压实法定责任,又检视法规本身是否存在问题,不断推动法规修改完善,推进良法善治。

2021年,省人大常委会开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一法一办法”执法检查后,创新性开展立法后评估工作,向14个市州、10多个省直部门和部分人大代表广泛征求全省实施办法的修改意见,及时修改与当前情况不相适应的条款,审议通过《关于修改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办法的决定》。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这件建议办出了企业的活路,办出了百姓的出路,我很满意!”2021年初,因担忧岳阳市云溪区3家企业倒闭导致数百名员工失业,省人大代表聂金华提交了一份建议,希望帮助企业和群众渡过难关。省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率队深入现场督办,多次研究协调,相关问题圆满解决。

五年来,省人大常委会共办理和督办城建环资方面的代表建议553件,办结率、满意率均为100%。

省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代表主体地位,深化常委会同人大代表、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进一步拓展代表参与的广度、准度和深度,让群众的声音贯穿于人大监督的全过程、各方面。

2022年4月至5月,一场声势浩大的环境保护“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在三湘大地展开,1624名五级人大代表受邀参与。代表们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在田间地头、企业、园区、建设工地问紧要、听关键、谈症结、验实情,涌现出了一条条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冒着“热气”的代表建议。

如何更好发挥代表专业优势?省人大常委会作出探索和尝试。2021年10月,省城建环资领域省人大代表专业小组成立。专业小组成立以来,成员提出的26条意见和建议得到采纳,代表们纷纷表示:“荣誉感和责任感变得更强了,履职更有热情了。”